shuigouxue

水沟穴

醒神开窍,通督镇静,舒筋利脊(根据其穴性,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昏迷、晕厥、休克、癫痫、中暑、面神经麻痹、急性腰扭伤)。

水沟穴

水沟穴的准确位置图

水沟穴功效与作用

水沟归属督脉,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会。具有醒神开窍、宣通督脉、舒筋利脊的功效。是临床急救特效穴,并是治疗神志病、头面病、疼痛之常用穴。临床以泻法为常用。

本穴首见于《针灸甲乙经》。“水”,水液;“沟”,沟渠,水的通道。本穴位于人中沟内,近鼻孔处,故名,別名“人中”“鬼宫”“鬼市”“鬼客厅”。临床上以“人中”名称叫法为多。

(1)水沟是临床急救要穴之一。本穴居口鼻之间,地气通于口,天气通于鼻,本穴可沟通天地之气。人身之任督脉,犹如天地,故本穴通任督脉。任脉总纳诸阴经,督脉总督诸阳经,督脉又入络于脑,其分支和心相联系。若二脉经气失调,阴阳失于交会,则会导致昏迷、晕厥等急症。是临床治疗休克、昏迷、牙关紧闭、中暑、中风、急慢惊风、癫狂痫等急性病症的重要穴位。如遇此类疾患,无针具时,可以用拇指重掐此穴。

(2)水沟是治疗落枕、急性腰扭伤之特效穴。本穴是治疗督脉病痛之要穴,被古今医家所验证。督脉行于人体腰背正中,由下而上,贯脊属肾,若督脉不通,实则脊强,所以落枕和腰扭伤多为督脉经气受损,气滞血瘀,不通则痛。水沟穴为督脉之重耍穴位,具有宣通督脉、疏通经络的作用,当发为上述疾病,用之可以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络,从而使经气通畅,以达“通则不痛”的目的。《玉龙歌》言:“强疝脊背泻人中,挫闪腰酸亦可攻。”当患者为病在督脉的落枕、急性腰扭伤,首选此穴用之。针刺时,施以较强的快速捻转手法,以患者耐受为度,能使患者泪出而疗效最佳,同时嘱患者活动患处,根据具体治疗情况决定留针时间。

(3)水沟也是头面部疾病常用穴。根据“腧穴所在,主治所在”的理论,用本穴尚可治疗唇肿、口歪、齿痛、鼻塞、鼻衄、面肿、口臭等。如《铜人腧穴针灸阁经》载曰风水面肿,针刺一穴,出水尽即顿愈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载有水沟、天牖,主极不收涕,不知香臭。”这些疾病均为水沟治疗局部疾病所用。

水沟穴主治

昏迷、晕厥、休克、中暑、癫痫、急慢惊风、牙关紧闭

(1)急症:昏迷,休克,晕厥,中暑,中风,急惊风,牙关紧闭,癫狂痫。

(2)督脉病:落枕,腰脊强痛。

(3)面部疾病:口歪,牙痛,鼻塞,鼻衄,唇肿。

(4)神志疾病:癔病,精神分裂症。

(5)其他:如消渴,黄疸,水肿,口臭,呃逆,晕动病等。

水沟穴的准确位置

在面部,人中沟的上1/3与中1/3交点处。

向上斜刺0.3〜0.5寸,强刺激;或用指甲掐按。

水沟穴位置取穴

仰卧,面部人中沟上1/3即是。

水沟穴按摩方法及功用

按摩:用大拇指指尖掐按。

用大拇指指尖掐按水沟,能急救昏迷、休克、窒息。

水沟穴配伍及功效作用

休克:水沟配内关、涌泉。

(1)水沟配后溪治疗颈项强痛、急性腰扭伤。

(2)水沟配大陵治疗口臭。

(3)水沟配十二井或十宣治疗昏迷、休克。

(4)水沟配鸠尾、间使、丰隆、合谷治疗癫狂痫急性发作。

(5)水沟配中脘、涌泉、太冲、颅息治疗小儿惊风。

(6)水沟配风池、内关,加灸关元、神阙、足三里治疗中风脱证。

(7)水沟配委中治疗闪挫腰痛。

(8)水沟配十宣、涌泉、委中治疗中暑。

(9)水沟配合谷透劳宫治疗癔病。

(10)水沟配中冲、合谷治疗中风不省人事。

(11)水沟配百会治疗昏迷。

水沟穴禁忌

水沟刺激强度很大,在操作时应注意刺激度,以患者能耐受为度。并注意针刺深度,勿刺入口腔内。孕妇慎刺,因刺激强度大,易致流产。

水沟穴古籍摘要

(1)《针灸甲乙经》卷十一:癫疾互引,水沟及龈交主之。

(2)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风水而肿,针刺一穴,出水尽即顿愈。

(3)《类经图翼》:千金云:此穴为鬼市,治百邪癫狂,此当第一穴下针。凡人中恶,先掐鼻下是也。鬼击猝死者,须即灸之。

(4)《百症赋》:原夫面肿虚浮,须仗水沟、前顶。

(5)《杂病穴法歌》:小儿惊风少商穴,人中、涌泉泻莫深。

(6)《胜玉歌》:泻却人中及颊车,治疗中风口吐沫。

(7)《玉龙歌》:中风之症症非轻,中冲二穴可安宁,先补后泻如无应,再刺入中立便轻;口臭之疾最可憎,劳心只为苦多情,大陵穴内人中泻,心得清凉气自平。

(8)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水沟、天牖,主鼻不收涕,不知香臭。

(9)《灵光赋》:水沟、间使治邪癫。

(10)《玉龙赋》:人中、委中,除腰脊痛闪之难制。

(11)《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》:人中除脊臀之强痛,应在委中。

(12)《针灸大成》卷七:主消渴,饮水无度,水气遍身肿,失笑无时,癫痫语不识尊卑,乍哭乍喜,中风口噤,牙关不开,面肿唇动,状如虫行,卒中恶,鬼击,喘渴,目不可视,黄疸马黄,瘟疫,迎身黄,口歪噼。灸不及针,艾柱小雀粪大。水面肿,针刺一穴,出水尽即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