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
太溪穴
太溪穴主治
月经不调 肾炎 膀胱炎 遗尿 遗精 阳痿
(1)妇科病:月经不调,经闭,痛经,崩漏,不孕症。
(2)男科病:阳痿,早泄,遗精,不育。
(3)泌尿系统疾患:小便频数,前列腺疾病,遗尿,便秘。
(4)呼吸系统疾病:咳嗽,咳血,气喘,咽喉肿痛。
(5)神志病症:失眠,健忘,多梦,注意力不集中。
(6)五官疾病:耳鸣,耳聋,牙痛,咽干,鼻出血。
(7)运动系统疾病:足跟痛,足踝肿痛,四肢厥冷,手脚无力,腰酸,腰痛。
太溪穴穴性
益肾补虚,滋阴降火,调经利湿(根据其穴性,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腰酸腰痛、耳鸣耳聋、遗精、早泄、不孕不育、失眠及肾脏有关的疾病)。
太溪穴顾名思义
太,大的意思;溪,溪流的意思。“太溪”的意思是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。
太溪穴相关疾病
肾炎、尿道炎、月经不调、小儿遗尿、遗精、神经衰弱、腰痛、脚踝疼痛、咽喉肿痛、耳鸣、失眠、咯血。
太溪穴位置
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,在足内侧,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。
直刺0.5~1寸,可灸
太溪穴取穴
抬一足置于另腿膝盖上。用另一手轻握,四指置放脚背,弯曲大拇指按压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足跟骨筋腿之间的凹 陷处。
太溪穴疗法
四指放在脚背上,大栂指弯曲,从上往下刮按。左右脚上的穴位,每天早晚各刮按1〜3分钟。
治疗功用:清热滋阴,益肾强腰。
太溪穴配伍
尿道炎丨配伍穴位:肓俞穴、复溜穴、太溪穴
疾病概述: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病,多见于女性,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、非特异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尿道炎,后两种临床表现类似,必须根据病史和细菌学检査加以鉴别。
按摩顺序与技法:首先按摩肓俞穴3分钟,接着按摩复溜穴和太溪穴各3分钟。
其他病症配伍穴位
小儿遗尿丨配伍穴位:气海穴、关元穴、少府穴、太溪穴、三阴交穴
脚踝疼痛丨配伍穴位:解溪穴、昆仑穴、太溪穴
(1)太溪配神门、心俞、三阴交治疗心贤不交所致的失眠。
(2)太溪配尺泽、孔最治疗咳血。
(3)太溪配气海、三阴交、志室治疗遗精、早泄。
(4)太溪配昆仑治疗足跟痛。
(5)太溪配中府、肺俞、关元治疗慢性气喘。
(6)太溪配肾俞治疗老年性耳聋耳鸣。
(7)太溪配肾俞、志室治疗遗精,阳痿,肾虚腰痛。
(8)太溪配少泽治疗咽喉炎,牙痛。
(9)太溪配复溜、列缺、合谷治疗咳嗽吐血。
太溪穴宜忌
太溪下面有胫神经,针刺时应当注意避开,速度宜缓慢,防止伤及神经。
太溪穴偏方
太溪穴古藉摘要
(1)《针灸甲乙经》卷七:热病汗不出,默默嗜卧,溺黄,少腹热,嗌中痛,腹胀内肿,羡下,心痛如锥针刺,太溪主之;足少阴疟,令人呕吐甚,多寒少热3欲闭户牖而处,其病难已,取太溪。
(2)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一:癥瘕,灸内踝后宛宛中,随年壮。
(3)《针灸大成》卷六:主久疟咳逆,心痛如锥刺,心脉沉,手足寒至节……大便难,咽肿唾血,痃癖寒热,咳嗽不嗜食,腹胁痛,瘦脊,伤寒手足厥冷。
(4)《医学纲目》:牙痛牙槽,取太溪灸之。
(5)《通玄指要赋》:牙齿痛,吕细堪治。
(6)《百症赋》:寒疟兮,商阳、太溪验。
(7)《肘后歌》:脚膝经年痛不休,内外踝边用意求,穴号昆仑并吕细,应时消散即时瘳。
(8)《景岳全书》:肾虚牙痛可补太溪。
(9)《玉龙歌》:肿红腿足草鞋风,须把昆仑二穴攻,申脉太溪如再刺,神医妙诀起疲癃。
(10)《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》:脸黑嗜卧不欲良,目不明兮发热狂,腰痛足疼步难履,若人捕获难躲藏,心胆战兢气不足,更兼胸结与身黄,若欲除之无更法,太溪飞扬取最良。
(11)《杂病穴法歌》:两足酸麻补太溪。
(12)《玉龙赋》:太溪、昆仑、申脉,最疗足肿之迍。
(13)《医学入门•治病要穴》:太溪,主消渴,房劳不称心意,妇人水蛊。
(14)《素问•刺疟论第三十六》:肾疟者,令人洒洒然,腰脊痛宛转,大便难,目眴眴然,手足寒,刺足太阳(指委中穴)少阴(指太溪穴)。
(15)《针灸聚英》:如患者脉象沉迟,逆气,小腹聚急疼痛,泻下后重,足胫部寒而厥逆,下腹部有胀气,痛有定处,为肾病;如全身关节疼痛不适,刺太溪可将其治愈。
(16)《医宗金鉴》:太溪主治消渴病,兼治房老不称情,妇人水蛊胸胁满,金针刺后自安宁。
太溪穴同经络穴位